對于茅臺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連發四道通知整頓市場,有業內人士認為,茅臺的用意在于穩住價格體系。業內人士分析,2月節后53°茅臺有可能跌破800元價格底線。(1月28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早在2013年開始,貴州茅臺酒的銷售業績一直下滑,價格更是一路走低。雖然,茅臺方面專門下發了限制價格下降以及市場整頓通知,但并沒有產生預期效果,茅臺酒價格依然走不出價格降低的迷局。而且,如今很多經銷商與廠家意見分歧,某些經銷商甚至以“超低價”進行促銷,從而實現回籠資金的目的。
茅臺酒的日子越來越難過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是在于,當前高壓反腐態勢已經常態化,公款消費茅臺酒已成為一種奢望。之前,茅臺酒之所以保持高價運行態勢,與消費人群的特殊性具有直接關系,正是公款消費變相推高了茅臺酒價格。如此之下,坐擁名酒的頭銜,躺在公款消費的安樂窩里,茅臺酒的價格如此之高并不奇怪。那么,當公款消費受到限制,僅僅依賴于普通人的消費水平,根本不具有如此高的消費能力。
當消費群體不再局限于公款消費主體,必然意味著茅臺酒要參與到廣泛的市場化競爭中,進而迎合普通百姓的消費需求。如今的白酒行業,早已不再止于做高端白酒的時代,妄圖以公款消費拉動銷售量,已經成為過去式。不過,在中國特有的“酒情”面前,對于酒類產品的需求,并不可能減少。人情社會之中,即便公款消費被嚴厲禁止,但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,推杯換盞下的感情交流,依然不可或缺。那么,這無疑給茅臺酒提了個醒,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,敢于從“神壇”走到大眾中間,顯得尤為迫切和必須。
高端白酒銷售遇冷,價格不斷下降,正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現象,原因在于撇開了公款杠桿撬動白酒價格的因素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,消費者更需要廉價質優的白酒,而價格超出普通人經濟承受能力的茅臺酒自然不會成為首選。置身于市場競爭潮流中,茅臺酒應該完成轉身,敢于突破自我,在價格和質量上做足文章,真正迎合普通消費群體的需求。假如,停留在對過往的“迷戀”中,不惜采取其他方式和手段制止價格下降,可能不僅無法挽救日漸頹廢的價格標準,甚至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。
根本上而言,茅臺酒若要打開產品的營銷之門,不能再沿襲之前的生產銷售模式,而是應該走出認識層面的窠臼。高端白酒已在公款消費中遁形,必然警醒高端白酒應放下“架子”,主動參與和融入到市場競爭中。茅臺酒的名氣家喻戶曉,假如在此基礎上做好低端白酒的生產和銷售,必然會贏得市場競爭的先機。
【品牌營銷成高端白酒破局利器】
白酒行業處于深層調整期,尤其是對高端白酒沖擊較大,2015年白酒行業呈現回暖趨勢,水井坊的發展也符合行業走勢。
四川水井坊股份總經理 范祥福
公司前三季度的銷量有著很大幅度增長,此外,通過人員精減和市場費用的審慎管控,也得到了有效控制。去年水井坊是要確保盈利,未來公司的資源投放將隨著業績增長遞增。
想要實現長期的增長發展,必須具有品牌的區分性和獨特性,給予消費者獨特感受,否則與其他高端名酒品牌比拼投入,水井坊并無優勢。當然,水井坊的高端或高端以上定位不會發生改變。以往白酒行業一貫銷售模式是通過逐層下達的方式,將產品“推”向渠道和市場,但更重要的是以品牌去影響消費者的選擇,對消費者的行為產生影響力。所以在2016年,我們將會在品牌傳播中更明確產品信息,讓消費者在提到水井坊時,能很清晰地說出它所代表的形象和理念。
【16年白酒業調整與希望并存】
在經歷了2013年的“恐慌”、2014年的“轉型”后,2015年,白酒行業延續了近三年的“深度調整新常態”,盡管有回暖的跡象,但尚未“恢復元氣”。近日,四川沱牌舍得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、總工程師李家民在參加中新網產經中心策劃的“金猴獻瑞 2016商界精英齊拜年”系列訪談時表示,2016年,白酒行業需多一些耐心、多一些信心,多一些創新,使調整的“底部”夯實,才能對行業更健康、更長足的發展有更多期許。
談到白酒行業的現狀,李家民稱,2015年,不少白酒企業減產、停產甚至退市,或者扎堆IPO等資本市場尋求資金支持等,都表明白酒行業的調整一是“深”必觸底,二是尚需經歷“常態”化苦旅。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,快速矯正“黃金十年”膨脹所帶來的“畸形”并不容易。
同時,2015年,白酒行業多方尋求突破,在“破囧”的努力中,又看到了不少希望。李家民分析,依靠“互聯網+”,加大電商平臺、B2C模式等的構建,用互聯網推動渠道扁平化,實現由渠道驅動變為消費驅動,催生市場新活力;“混改”帶來新的機制和動力,催生新的利益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抱團取暖;新三板、IPO,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模式的探索,可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……行業業績從整體下降到小規模回升,再到較大范圍的提升,已有從“筑底”到“向好”的趨勢。
2016年,調整會延續,希望也會延續。李家民稱,白酒行業需多一些耐心、多一些信心,多一些創新,使調整的“底部”夯實,才能對行業更健康、更長足的發展有更多期許。“沱牌舍得混改塵埃落定,順利牽手天洋控股,我們的體制、機制將會有較大的轉變,為企業進一步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,使企業的生態、品牌、質量、科研等優勢凸顯更大價值,更好地轉化為綜合效益。”(來源:《北京青年報》)